文/Steve Hockensmith,
The X-Files Official Magazine, Spring 2000, Vol. 13
譯/
若你對科幻小說迷提起威廉吉布森(William Gibson)這個名字,他們會告訴你一堆充斥著前衛的思想與高科技的故事,而這些複雜的情節非常可能在未來的世界發生。但是吉布森這個名字對於X檔案的工作人員來說,是一個具備有高科技知識的奇才,而且他們準備將他的故事搬上螢光幕,這將是非常艱難的工作。
##CONTINUE##
在為第五季的X檔案寫了一部成功的劇本--魔腦(5X11 Kill Switch)之後,導演克里斯卡特打鐵趁熱,立刻就邀請吉布森和他的合作伙伴,也是科幻小說家的湯姆麥德克斯(Tom Maddox),再為X檔案寫一部劇本。但是這三個行事曆都是滿檔的人,實在騰不出時間來好好的討論一部劇本,因此這個計畫就從第六季拖延到了第七季。吉布森回憶道:「大約是九個月前吧,那時我有一本小說正在寫,還有個排了二個月的新書發表行程;而且卡特這個人實在很難抽出時間和你見個面。當我們三人終於可以好好地坐下來談時,我們真的都很高興,不過我們還是斷斷續續拖了幾個月才討論出一個結果來。」
不過卡特和X檔案的執行製作法蘭克史巴尼茲(Frank Spotnitz)提供了吉布森一些特別的點子,將本集故事導向了一個並非他所預計的方向。吉布森回憶道:「卡特提供了五、六個片段點子給我,我再把它們組合起來。然後就像踢皮球一樣,我踢過去,他再踢回來,直到我們卡在一個地方--一開始我們是設定穆德和史卡利進入一個真實的電視節目,但是當我們加入了電玩的情節後,整個走向就變的很詭異,但又很有趣。」
X檔案的外景製作經理 Ilt Jones 則是對這部由威廉吉布森為X檔案所寫的第二部劇本虛擬戰鬥(7X13 First Person Shooter)下了一個評語:「當西部世界遇上駭客任務」。吉布森的解釋是:「這個故事的主題是電玩工業,你可以看到充滿了血腥及暴力的電玩遊戲以及虛擬實境,並瞭解為什麼男孩子都對它們著迷。我們創造了一個失去控制的大型電玩,而穆德和史卡利的任務就是把這個情況給搞定。」
本片幾乎都是外景製作,二位探員進入了一個一切看起來都像是真的一樣,卻充滿了致命危機的世界。大量的特效鏡頭再加上緊湊的情節,使得將這個故事搬上螢光幕的計畫充滿了挑戰性--適當的外景拍攝地點加上必須做好的許多安全措施,布景道具必須盡可能的逼真以使觀眾能夠相信:這是真的會發生的!吉布森說:「他們所製造的是一個就像是在大型遊樂中心或主題樂園中會有的那種虛擬實境的遊戲。事實上你走進的那棟大樓只不過是一個像駭客任務中所描述的一樣的環境。」
雖然「虛擬戰鬥」仍然無可避免的使用了與「魔腦」中相同的科幻小說的基本架構,但是吉布森和麥德克斯還是盡力避免讓這二部戲有重複的情節發生。「我們試著去勾勒出一個與現實相差不會太遠的電腦世界。」
如同上一部劇本,麥德克斯以他豐富的科技知識為這個故事提供了許多精準的電腦術語以及正確的電腦運轉模式。在這方面,吉布森對他的合作伙伴是讚賞有加:「他很能抓住現在的流行趨勢,例如電玩這個東西:不論是專業用語,或是一般通俗語言。有些用語我一點都不懂,但卻對故事情節的發展非常重要。故事中的那些壞傢伙是一群綜合了一切現代人所有貪念的人。」除了寫寫科幻小說外,目前湯姆麥德克斯另有一個關於電腦安全系統的全職工作。
如同魔腦那集,吉布森會去參觀片場,看他寫的劇本成真--這趟行程應該很值得,因為「虛擬戰鬥」將是X檔案宗師克里斯卡特在本季中執導筒的第一集。
吉布森將會帶他十七歲的女兒去參觀片場--一個超級X檔案迷。吉布森也透露,湯姆曾轉述克里斯的話說,卡特找了一棟很棒的大樓來當作外景拍攝地。「他們打算在室內拍攝摩托車奔馳的戲,就像「飛車衝鋒隊」(Mad Max)那樣。」
註:
1. 5X11 Kill Switch,中文片名為「魔腦」,但在劇中對話提到時的翻譯為「殺鍵」。在本集中,此一名詞會再度出現一次。考驗你的聽力:這是誰、在什麼時候說的?
2. 「飛車衝鋒隊」(Mad Max),梅爾吉勃遜早期所主演的動作片。譯者聲明:本譯文未經雜誌社及原作者同意授權,為譯者本服務中文讀者之目的而譯,絕無任何商業行為。若要轉載本文,請務必註明出處,包括雜誌名稱、期數、作者、譯者、以及本聲明。
譯者聲明:
本譯文未經雜誌社及原作者同意授權,為譯者本服務中文讀者之目的而譯,
絕無任何商業行為。若要轉載本文,請務必註明出處,包括雜誌名稱、
期數、作者、譯者、以及本聲明。
本譯文未經雜誌社及原作者同意授權,為譯者本服務中文讀者之目的而譯,
絕無任何商業行為。若要轉載本文,請務必註明出處,包括雜誌名稱、
期數、作者、譯者、以及本聲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